让大企业用得好,小企业用得起:蚂蚁密算推出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
编辑:admin 日期:2025-05-01 15:44:48 / 人气:
别担心,可信数据空间有望解决这些问题。
去年11月,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计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进行系统布局。根据《计划》,到2028年,我国将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这对于数据产业的未来,提供了顶层设计指引。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产业界加速推进技术实践,推出基于不同技术路线的可信数据空间。
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蚂蚁密算对外发布“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这是业内首个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
该产品基于全栈自研的密态计算技术体系,为数据融合利用加工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和全链路安全的密态化保障,覆盖数据融合、研发和产品交付等关键环节,将有力支撑企业、行业及城市等不同场景的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数据价值发挥面临“三个缺乏”困境
可信数据空间有望成为突破口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的进程中,需要算力、数据、算法来共同支撑,数据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最新发布的《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41.06泽字节(ZB),相当于拍摄1300多万部《哪吒2》这样的高复杂度3D动画电影;与上年相比,数据生产总量增长25%;人均年数据生产量31.31太字节(TB),相当于10000多部高清电影。
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将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的国家。从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2年底发布“数据二十条”、2023年组建国家数据局,再到国家数据局一年多来发布的一系列重磅文件,可见政府对数据的高度重视。
然而,产业界依然存在不敢流通、不愿流通、不会流通等问题。
在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看来,由于信任缺失,数据价值释放面临“缺乏加工、缺乏融合、缺乏验证”三大行业难题:一方面,大量数据仍处于“原矿”状态,数据缺乏初级加工和治理;另一方面,“数据孤岛”仍普遍存在,多源数据融合难,难以形成高价值数据产品。此外,基于业务场景的价值验证缺乏,海量数据(603138)价值不明确,难以进行快速应用。
韦韬认为,破解“三个缺乏”的困境,构建跨主体、跨行业、跨区域的技术信任体系迫在眉睫,可信数据空间有望成为破题的重要突破口和实践路径。
峰会期间,蚂蚁密算推出的“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便是致力于构建可信、安全、高效的流通环境。该产品依托于自研的密态计算技术体系,包括芯片级安全隔离环境、星绽可信系统软件栈、隐语隐私计算框架等核心自研技术,通过完整的技术信任体系保障“数据可用不可见”,保障各参与方权益。
“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已在金融
医疗领域落地
据介绍,这是国内首款实现“数据流转全链路密态化”保障的可信数据空间产品,通过密态计算技术,在业内首次完整实现了多主体之间的跨域全链路管控,确保任何参与方均无法在授权范围外窃取或滥用数据。
在保证全链路管控的前提下,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可以实现PB(拍字节)级数据的分钟级计算。蚂蚁密算还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密态计算成本,为其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传统隐私保护技术的成本相比明文计算动辄千倍以上,通过密态计算技术实现中安全级(相当于等保四级安全强度)数据保护的全程密态成本,已低于明文分布式计算的2倍,高安全级则低于10倍。
据介绍,通过技术优化和集中化部署基础设施,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将显著降低计算与运维成本,在提供对标等保四级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全链路密态计算成本可以低于数据流通价值的5%,能够有效支撑数据跨地域跨行业规模化的可信流转。
低成本、高性能、高安全性——这对金融、医疗等高价值、高敏感的数据价值,可以以安全合规有效的形式共享提供技术保障,打开产业想象空间。在产业实践中,已经出现有标杆效应的案例。
以新能源车险精准定价为例,由于保险公司缺乏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驾驶习惯、电池使用情况等数据,难以对新能源车险进行精确定价,导致保费较高。蚂蚁采用密态计算技术,联合多家行业头部保险公司对用户画像等人的数据、驾驶行为等车的数据、车型历史理赔情况等保险的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和建模,构建了新能源车险定价模型。
该项目一经上线,就为80%的驾驶习惯良好的车主平均降保费8%,人均每年降低300元左右;另一方面已帮助10家保险公司实现更准确、更合理的定价,吸引了更多的用户,预计带来数十亿保费收入。
自2016年起,蚂蚁集团开始布局攻坚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并首创密态计算技术体系,在2024年6月成立蚂蚁密算公司,推动密态计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作为密态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技术,密态计算技术的软硬件均由蚂蚁集团及其产业生态伙伴自主研发,涵盖安全芯片、安全操作系统、机密计算技术栈、隐私计算框架、数据流通枢纽等多个层面。蚂蚁集团隐私计算领域专利数超过1400件,居全球首位,并牵头了9项相关国际标准。
密算计算服务规模化
深入应用或需3到5年
与部分人认为数据的业务模式是再造一个“数据电商平台”不同,韦韬认为,数据的业务模式是“餐厅”,带厨房、带就餐,换句话说,就是多种数据融合加工产生价值。
在市场发展初期,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并且一些标杆场景已经得到了价值验证。然而继续往前发展,让更广大的中小型企业也用得起,需要技术基础设施的搭建、规模化应用,进而降低边际成本,成为一种普惠型的算力服务。
在密算最先落地的金融和医疗等行业,都具有高价值、高敏感的特点,中大型企业有急迫的数据使用需求,也愿意为此付费。在技术基础设施日渐成熟、创新应用和生态更丰富的同时,配套完善的标准和机制,未来其他行业使用密态算力的边际成本会大幅下降,中小企业会规模化的应用起来。
韦韬认为,业内预期数据要素行业未来有望达到10万亿规模,但市场才刚刚起步,这是一个长期投入和建设的过程。“我们预估未来3到5年,通过可信数据空间重建技术基础设施,率先通过城市和行业数据空间,解决公共数据供给的问题,后续企业的数据空间需求量可能是前者十倍以上规模。”
蚂蚁密算CEO王磊坦言,现阶段中小企业还没有充分地利用数据价值。目前密算技术已经在支付宝上服务了一定数量的商家——通过支付宝的小程序云,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营销在内的多种业务支撑,既有安全保障,又能提升业务效果。
“目前密态计算的成本相对比较高,而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大多没有涉及高敏感数据的流转和加工,所以对数据保障的投入普遍比较低。”王磊说,随着数据价值释放带来的正面效应外溢,中小微企业对数据价值的需求增加,以及密算成本不断降低,未来中小企业也会成为密算的覆盖群体。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在可信数据空间的体系化部署和应用方面,走在了创新的前列。韦韬表示,“我们相信,通过持续攻克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应用落地、建设数据标准、优化审批流程、释放政策红利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有望在数据价值释放这一全球性挑战上,创造出新的中国实践。”
上一篇:昇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劳保用品招标公告下一篇: 返回列表